執行力,一種不可多得的才華
發布時間:2021/11/27 9:46:07點擊量:657
如果人與人之間起點都是一樣的,為何有人已經到了終點,而有的人卻還是在原地看著?
或許是因為,有些人想到了,但是不去做;有些人去做了,但是堅持不下來;有些人想到了,也去做了,也堅持下來,最終抵達了終點。這其中區別,就在于很多人缺少一種才華——執行力。
01
執行力,體現一個人的強大
《千與千尋》中說到,一個人的獨立,是從一生到自己要走完余下的路。還能堅定地走下去的時候。自己的路,還是得自己走!
大多數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,遇見困難時,卻束手無策,只好暗中祈求,事情趕快歸于平靜。
為什么不下定決心逼自己一把呢?為什么不相信自己,讓自己成為堅強的后盾呢?
一個人變強,是從意識的覺醒開始。
其實你可以靜下心來好好想想,假如現在你沒有了依靠,又該如何?自己會怎么做,不用猶豫,去做吧,這就是變強的開始。
當你意識覺醒的時候,在一次次堅定自己信念時,你就走在了變強大的路上。或許,應該驚訝的并不是一個人可以如此強大,而是驚嘆他們身上有一種很難得的品質:執行力。
可以這么說:執行力,是體現出一個人有多強大的難得才華了。
02
執行力,體現一個人做事的成敗
能做好一件事,往往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,比如方式方法、天賦能力,外界支持等等。
但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,真正起到決定性影響的只有一個,那就是說干就干的執行力。
不管你的方法有多好,計劃地有多周詳,天賦有多出眾,外界給你的支持有多大,如果你不去執行,不去行動起來,那么是永遠也不可能將這件事做好的。
不夸張地講,這世界上大多數的失敗,往往都敗在執行力太差。
因此,頭腦中的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驚濤駭浪是不能劃上等號的。只有具有強大的行動能力,才能用自己頭腦中的學問去和生活中的驚濤駭浪對抗。現實無情是現今社會人人皆知的事實,在無情的現實中搏擊需要強大的行動力,而這種競爭力的核心就是強大的執行力,在日常工作中不在于學了多少,更重要的是應用了多少。
執行力差,勢必走不遠,這是毋庸置疑的。
03
執行力,體現一個人的高度和結局
作家畢淑敏曾在文章《暴風雨是個篩子》里分享過自己的一段經歷:
她考上了一所夜大,每天下班后,要穿越五條街道去上課。
有一天傍晚,臺風來了,暴雨如注,那時候電話還不普及,老師會不會去上課呢,她吃不準,不過她最后還是去了,風雨很大,幾乎是連滾帶爬地趕到了學校。
看門的老人告訴她,從老師到學生,除了你,沒有一個人來。
畢淑敏感到很沮喪,也很委屈,老人邀請她進屋歇會,對她說:
“你以后會有大出息,這么多學生,就你來了,暴風雨就是一個篩子,膽子小的,思前想后的,都被它篩了下去,留下了最有膽識和最不怕吃苦的人。”正是因為畢淑敏的執行力,才使她的人生得到了如此的高度和結局。